| 百家争鸣| 百科知识| 对外交流| 健康常识| 教师培训| 教研工作| 教育新闻| 竞赛获奖| 考试信息| 历史知识| 新课改| 英语之角| |
当前位置:昆明第一中学教务工作网>>首页 >>新课改 >> 正文 | |
新课改“新”在何处?
本站整理 2009年6月11日
点击: 3722
新课改的全称是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”。上世纪末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提出要“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”,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。
新课改≠新教材 新课改主要有六大“改变”: 课程目标方面,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,强调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“三维”目标的达成。比如学化学,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,现在不告诉学生结果,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,在实验过程中学习、理解和记忆,体验过程,培养能力,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。 课程结构方面,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、合理的结构,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。突出的是技术、艺术、体育与健康、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,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。 课程内容方面,强调改变“繁、难、偏、旧”的教学内容,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、科技相联系的“活”的知识。 课程实施方面,强调变“要学生学”为“学生要学”,激发学生的兴趣,让学生主动参与、乐于探究、勤于动手、学会合作。 课程评价方面,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,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、促进发展。比如,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,只考了58分,没及格,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,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。 课程管理方面,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、教材一统天下,现在强调国家、地方、学校三级管理,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,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。 学生可自主选课 高中新课改“最要害”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。也就是说,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,有很大的“课程选择权”,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“想学什么就学什么”。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,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8大学习领域:语言与文学(包括语文、外语);数学;人文与社会(包括思想政治、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);科学(包括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);技术(包括通用技术、信息技术);艺术(包括音乐、美术);体育与健康;综合实践活动(包括研究性学习、社区服务、社会实践)。学生只要“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”,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,学生可以选择,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。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“模块”,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,一般一个模块36学时、2个学分。学生选思想政治,还可进一步选《经济学常识》模块,或选《生活中的法律常识》及其他模块。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,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。 实验地高考有选考题 2007年,全国首批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广东、山东、海南、宁夏四省区首次迎来了新高考。学生们普遍反映,高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,题出得比较灵活。如宁夏的语文试卷命题的最大亮点,是在“阅读部分”设置了选考题,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空间。广东省的高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涉及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标志,还有一道题以粤剧作为命题素材。政治试卷则涉及了商品房的价格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。山东今年新高考首次实行全新的“3+X+1”考试方式,除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文科综合、理科综合外,还设基本能力测试,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%计入高考总分。 |
|
【免责声明】
本网站资料部分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。
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