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百家争鸣| 百科知识| 对外交流| 健康常识| 教师培训| 教研工作| 教育新闻| 竞赛获奖| 考试信息| 历史知识| 新课改| 英语之角| |
当前位置:昆明第一中学教务工作网>>首页 >>百科知识 >> 正文 | |
钓鱼文
互联网 2014年4月21日
点击: 7226
虽然在一些“钓鱼文”作者眼里,钓鱼是一种善意的玩笑,就像苦口良药一样有助于提高网民的辨别能力,但事实上“钓鱼文”的流传并没有起到这些作者们的预想。在2011年温州动车事件发生后,一篇由MITBBS论坛传出的钓鱼文《高铁:引发群体性地质灾害的魔盒》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等纸面媒体也刊登过相关文章;甚至一些学校也将这篇文章作为语文阅读分析的材料,引发了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。用来“钓鱼”的“鱼饵”登上了考卷上,这实在出乎大部分“钓鱼文”作者的意料之外。 对此有网友表示,湖北七市(州)高三毕业班联考参考学生多,涉及面广,而且这也是高考前考生们一次难得的模拟实战演习,因此参加考试的各个高中学校和学生都对此次考试高度重视。但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居然出现如此误人子弟的试题,命题人也有意无意侮辱了考试的严肃性和科学性。至于“钓鱼”行为本身,一位在“钓鱼”圈内有着非常高威望的历史迷认为,“钓鱼”在小圈子内玩玩无妨,但如果将“钓鱼文”放到公共平台之上,那只能造成和造谣一样的效果。“尤其是完全编造的段子,文本稍微变异一下,跳黄河都洗不清”。
|
|
【免责声明】
本网站资料部分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。
|
![]() |